廠家觀點:滴灌技術未來發展的特點
發布時間:2022-01-12 11:20:01 瀏覽次數:
節水灌溉是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措施,滴灌技術是現今采用的最廣泛的技術之一。一方面,滴灌技術通過干管、支管和毛管上的滴頭,在低壓下向土壤經常緩慢地滴水,可以為土壤提供已經過濾的肥料、水分以及其它化學試劑,是一種很先進的灌溉方法。另一方面,由于滴灌系統直接損耗于蒸發的水量很少,可以方便地控制水量,也不會造成土壤深層滲漏。所以,滴灌技術的開展,為缺水地區和水源不足的地區實現水利化開辟了新途徑。今天廠家談談滴灌技術未來發展的特點。來看看吧
一、滴灌規模化
規模化滴灌是應對目前土地流轉和集中、農村人口結構調整的必然需要,也是帶來農業高效益的必然選擇。隨著土地流轉工作的加快,大規模農業園區會進一步出現,滴灌工程規模會進一步擴大,幾百畝上千畝的滴灌工程會變得常見。這種規模化的滴灌發展形勢在技術上應以規模化滴灌為出發點,優化滴灌管網水力性能和設計方法,研究擴大滴灌管網布設長度及經濟性理論,并適當研制大流量滴灌設備,如大流量過濾、施肥設備等。
二、低能耗滴灌技術
作為一種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滴灌對緩解我國農業水資源短缺、提高我國灌溉水利用效率有重要作用。然而,作為灌溉中的“貴族”,滴灌運行成本高、投資高已成為制約滴灌技術在我國推廣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國農業生產能源消耗嚴重,未來能源利用更加堪憂。在此背景下,通過降低滴灌系統運行能耗進一步降低滴灌系統運行費用和投資成本,為實現滴灌技術的“雙節”(節水、節能)開拓新路,無疑對滴灌的發展會產生不小的推動作用。為切實降低能耗,從滴灌設備水力學角度優化灌水器性能,開發低能耗滴灌系統或許是未來滴灌技術研究的重要方面。
三、滴灌技術集成應用
水肥氣熱是作物生長的主要環境要素,研究表明,通過滴灌系統可輔助實現直接向作物根區傳遞肥料、氣體和熱量,精確調控作物根區微環境,進而提高作物產量和質量。因此,強調滴灌技術的集成應用,將是未來滴灌發展的重要方面。目前,水肥一體化技術及設備已成為滴灌系統的一大優勢,未來可繼續推廣應用,而地下滴灌加氣、加熱的生態效果及相關設備等方面仍需進一步深入探究。值得一提的是,以后滴灌技術的集成不止是發揮滴灌自身集成效益,還需跟農藝、耕種等相關節水方式結合,如現在已推廣應用的膜下滴灌技術,即是節水灌溉與農藝措施的集成結合,而未來強調地面種植模式、田畦構造等與滴灌的有效集成,也可為節水灌溉和滴灌技術的推廣提供新的模式。
四、滴灌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隨著我國農業規模化經營模式的快速發展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帶來的農村勞力減少等農業生產新局面的出現,合理發展滴灌,實現精準農業以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減少雇工投入以降低勞力成本順理成章,這使得滴灌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發展也成為必然。可以預見,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對農業滴灌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的要求會越來越迫切。自動化、智能化技術能克服人的主觀性,提高操作準確性,可嚴格按照滴灌制度進行操作,顯著降低人力浪費。發展精準農業是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滴灌自動化技術在國外已得到了大規模應用,而在國內剛剛起步。因此,大力推廣滴灌自動化技術,勢在必行。應致力于研制電磁閥等硬件設備,改善產品質量,研制人機交互性好的軟件,改進人機互動方式;研究設計及管理理念,促進人的思維方式的改變。
五、滴灌技術基層服務推廣體系建設
滴灌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離不開田間持續的中試、推廣和應用。而目前我國農村滴灌技術人才儲備薄弱,真正懂行的滴灌專業技術人員稀少,農技基層服務落后,滴灌研究與農民應用的中間銜接點底蘊不足,這些已嚴重制約了滴灌技術的發展和推廣。專家在調研時發現部分園區對滴灌的要求甚至僅僅是能出水就行,明顯存在對滴灌可實現精準灌溉的作用認識不足。因此,要保障滴灌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加快建設滴灌技術基層服務推廣體系,探討灌溉技術人員進村的合理機制和辦法,鼓勵支持滴灌科研單位和高校、企業、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技服務,建立健全滴灌技術基層服務推廣體系。
